如今的汽車產品,如果沒有娛樂系統和信息通訊等功能,恐怕都不太好意思拿出手。但在這個言必談“智能網聯”的時代,消費者的智能化體驗似乎并不如車企所想像得那樣令人滿意。近日,市場研究機構J.D.Power(君迪)發布的2021中國新車質量研究SM(IQS)顯示,隨著越來越多科技配置被引入車輛中,與智能化技術相關的質量問題明顯增加,其中信息娛樂系統問題占比從去年的11%上升到16%,成為中國消費者抱怨最多的質量領域;駕駛輔助類質量問題也從去年的3%增加到了8%,明顯增多。
為何原本應該成為“加分項”的智能科技反而成為消費者心目中的“減分項”?IQS的研究結果顯示,如果新車質量用平均每百輛車問題數(PP100)來表示,信息娛樂系統的PP100數量為33.4個,其中九成問題為設計不良類問題,即由于設計缺陷而導致的不易理解和使用,包括過于復雜的操控或不易操作的配置。
以被不少消費者所詬病的多屏界面為例,當前汽車的中控屏設計得越來越大,軟件越來越多,讓人眼花繚亂的同時也意味著需要更多復雜操作,這并不利于駕駛者在開車過程中對車輛進行操控。事實上,在中控大屏逐漸成為潮流的早期,不少用戶都曾抱怨過不太適應,比起觸摸屏,他們更喜歡旋鈕。表面看來,這種被液晶屏環繞的座艙氛圍確實能營造強大的科技感,但對駕駛員來說,卻變成了一種干擾。因此,針對UI(用戶)界面的設計,車企應該追求更一目了然且功能豐富的展示效果。
那為何會出現這一現象呢?一方面,是由于現階段車企能真正提高駕駛安全和效率的輔助駕駛及智能駕駛技術還不夠成熟,為了彰顯自己的高科技屬性,選擇追求那些看起來“花里胡哨”非常炫酷的信息娛樂功能,但有些車載信息娛樂系統功能的使用頻率并不高,甚至有些車主從未使用過;另一方面,有些車企設計理念還不夠先進,尤其是在UI界面以及系統架構的設計方面經驗不足,導致不僅沒能滿足消費者對“黑科技”的好奇和需求,反而成為問題頻發的領域。
基于此,對于汽車企業來說,當下有三項工作需要重點推進。第一,扎實練好內功,加強產品研發、提升產品的技術實力、提高科技水平是根本,這也是在智能網聯汽車時代脫穎而出的制勝法寶。娛樂信息系統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還是以提高駕駛安全性和交通效率為根本原則,探索智能網聯汽車真正能夠落地實現的方案和路徑。第二,當無人駕駛真正實現后,娛樂信息系統功能就將開始發揮重要的作用。在娛樂信息系統設計方面,車企應當轉變固有觀念,可以選擇與互聯網企業和信息公司展開相關合作,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如果有余力的話,還可進行相關人才的招募,打造屬于自己的智能化設計團隊,來滿足產品開發和設計的需求。第三,任何軟件與功能的開發和設計,都應當從消費者的實際需求出發,不僅要做好產品開發前期的市場調研工作,而且還要注重收集與整理產品上市后的用戶反饋信息,軟件不同于硬件,只要調整方向正確,后期也可以很快讓消費者從抱怨改為青睞。
正如J.D.Power中國區汽車產品事業部總經理蔡明所言,車企應當對軟件的使用體驗給予更高重視,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軟件質量管理體系,來更好地應對軟件定義汽車時代的各項挑戰。